1.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
检测前需完成设备与环境准备:确保电能质量分析仪电量充足,电压探头、电流钳等配件无损坏;检查仪器参数(如时间、电压等级、电流量程)设置正确;评估现场环境,排除爆炸性气体等危险因素;选择公共连接点(PCC)或谐波源用户接入点作为检测点(优先选择负载率较高的工况,如UPS负荷率较大时),确保能真实反映用电情况。
2. 测试连接与仪器设置
使用绝缘电压探头和电流钳按正确相序(如L1黑、L2红、L3蓝)连接:电压探头并联至被测线路,电流钳夹在CT二次回路(变比需提前确认,如100/5);在仪器主菜单选择“谐波分析”模式,设置谐波测量范围(通常覆盖1-50次,高频谐波需调整至更高阶,如某钢厂测试设置512点/周波高速采样)、电流量程(匹配负载电流)、滤波器参数(阻止噪声干扰),确保测量精度。
3. 结果分析与过标判断
通过仪器的谐波频谱图(柱状图直观展示各次谐波分布,如某UPS系统检测中B相电压畸变率过标)、趋势图(显示谐波随着时间的变化,如某钢厂17次、19次谐波共振现象)查看谐波情况;将测量结果与**GB/T 14549-1993《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》**国标限值对比:
谐波电压含有率(HRU%):奇次谐波(3、5、7…)≤4%,偶次谐波(2、4、6…)≤2%;
谐波电流含有率(HIR%):奇次谐波≤3%,偶次谐波≤1.5%;
谐波电压总畸变率(THD%):≤5%(具体以国标分电压等级限值为准)。
若某次谐波超过限值,则判定为谐波干扰过标(如某钢厂13次谐波过标83%、某UPS系统B相电压畸变率过标)。
4. 数据保存与报告生成
将测量数据(包括谐波频谱、趋势图、表格)保存至仪器(如HDPQ-1000的PQD文件)或导出至电脑;结合测试结果编写报告,内容包括检测点信息、谐波参数、过标情况及原因分析(如某钢厂因13次以上特征谐波导致谐波畸变率超标),为后续谐波治理(如无源滤波、有源滤波)提供依据。